形态描述
鉴别特征 鼻间鳞单枚,前额鳞单枚,鼻孔位于鼻鳞中央;腹面乳黄色。
形态描述 依据Smith (1943)记载。
全长雄(600+125) mm,雌(675+145) mm。通身背面深棕色或黑色,腹面乳黄
色,尾下乳黄或有黑点。成年个体背鳞鳞缘黑色,前后缀连略呈纵线纹。
吻宽圆;鼻孔位于吻侧上方;吻鳞宽大于高;鼻间鳞左右联合成单一鳞片,长略短
于前额鳞;前额鳞1;额鳞略成三角形,宽等于或略大于长,4倍于眶上鳞宽,较短于它至吻端距离,亦短于前额鳞;颊鳞方形,长大于高;眶前鳞1或2,眶后鳞2或3;颞鳞1+1,长而窄;上唇鳞5,第三枚入眶,或被眶前下鳞或眶后下鳞分开,第五枚上唇鳞最长;后颔片与前颔片等长,后颔片被鳞分开。背鳞光滑,通身17行;腹鳞187-214;肛鳞二分;尾下鳞63-77对。
上颔齿10-12枚。
半阴茎不分叉,被刺,顶端刺小,至基部逐渐变粗,无纵褶。
形态描述 依据Smith (1943)记载。
全长雄(600+125) mm,雌(675+145) mm。通身背面深棕色或黑色,腹面乳黄
色,尾下乳黄或有黑点。成年个体背鳞鳞缘黑色,前后缀连略呈纵线纹。
吻宽圆;鼻孔位于吻侧上方;吻鳞宽大于高;鼻间鳞左右联合成单一鳞片,长略短
于前额鳞;前额鳞1;额鳞略成三角形,宽等于或略大于长,4倍于眶上鳞宽,较短于它至吻端距离,亦短于前额鳞;颊鳞方形,长大于高;眶前鳞1或2,眶后鳞2或3;颞鳞1+1,长而窄;上唇鳞5,第三枚入眶,或被眶前下鳞或眶后下鳞分开,第五枚上唇鳞最长;后颔片与前颔片等长,后颔片被鳞分开。背鳞光滑,通身17行;腹鳞187-214;肛鳞二分;尾下鳞63-77对。
上颔齿10-12枚。
半阴茎不分叉,被刺,顶端刺小,至基部逐渐变粗,无纵褶。